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中纪委五一、端午期间'四风'问题监督举报曝光专区通报10起典型案例。涉违规公款接待、私车公养、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安排旅游、违规长期借用下属企业车辆、违规收受礼品等问题。“四风”问题向来是影响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的“晴雨表”。一个地方政治生态良好与否,主要取决于当地党员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自身政治素质过不过硬,防范“四风”意识强不强,带头纠“四风”的态度是否坚决果断。
从严治党,关键在于从严治吏。从中央连续多年通报的一起起“四风”问题典型案例来看,大凡涉案的党员干部,几乎都是其所在单位身处关键岗位、手握重权的领导干部,这些单位的关键少数一旦出现问题,往往给其所在单位带来难以挽回的恶劣社会影响,而修复好这一被破坏的政治生态,甚至需要后任几届领导的不懈努力。事实上,从查处的一些落马官员的堕落轨迹来看,这类官员往往在走上领导岗位后,在缺乏有效监督的环境下,逐渐患上了“四风”病,生活上讲排场、比阔绰,工作上好大喜功,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人事上拉帮结派,任人唯亲。在如此氛围浸淫之下,什么政治规矩、党纪国法全部抛之脑后。于是,为了实现贪欲,他们开始“傍大款”,四处寻找为其欲望“埋单”的人,也就是所谓的“朋友”。一些不法商人正是看重了这些官员手中权力的含金量,两者一拍即合。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种畸形的政商“朋友圈”实质上是个“腐败圈”,官员和商人交友实际上就是双方各取所需,官员用公权力为商人行不方便之事,商人向官员“进贡”,充当“提款机”。正是因为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掌握着大大小小各类资源的配置权,才会成为不法商人竞相“围猎”的对象,而对于患上“四风”病的官员正好是最易“中招”的猎物。这是几乎所有涉案官员走向腐败堕落难以逃脱的“怪圈”。
由此可见,中央严字当头一以贯之的抓“四风”问题反弹,其背后的深意就是要通过严管来挽救那些身处腐败悬涯边缘的官员。毋庸讳言,当前,极少数地方“四风”问题时有发生,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有些相关职能部门还没有真正形成高效联动的多方位、全过程监督的运行机制,有些部门对关键少数领导干部监督信息沟通不及时,致使干部监督合力不强。另一方面对一些制度执行不到位。目前干部监督的制度规定已经不少,但有的缺乏可操作性,有的落实力度还不够特别是对关键少数中的领导干部监督不到位,没有充分发挥群众监督、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
因此,严防“四风”问题反弹,一方面需要多方合力以钉钉子精神聚焦“四风”问题精准发力、久久为功。通过各级巡视、巡察,对于少数地方单位发现的“四风”问题,各级纪律检查机关绝不能心慈手软,必须要把党规党纪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不可逾越的“红线”,丝毫不能放松。在深入调查当中,要以“三严三实”的标准去办,不能放过一处疑点,既不能徇情枉法,更不能颠倒黑白、借机报复。在发现违纪苗头之前,要有“啄木鸟”精神和“眼里不揉沙子”的严肃性、认真劲,及时扯扯袖子、咬咬耳朵,必要时大吼一声甚至猛击一掌,绝不能养痈遗患、放任自流。同时,在关键时刻要以雷霆手段祭出问责这个‘撒手锏’,坚持‘一案双查’,对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的地方、部门和单位,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严肃追究领导责任,切实做到有责必问、问责必严。另一方面,在防止“四风”问题反弹上前移关口、创新制度、砥砺作风,要通过开展“三个”以案示警教育,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时刻紧绷廉洁从政之弦,进一步从制度上、思想上、作风上落实从严治党要求,让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行为上明确界限、道德上坚守底线,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纯洁性,为营造一个山清水秀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芜湖县花桥镇纪委 车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