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纪委监委驻人社局纪检监察组组长陶晓虎防汛事迹
凌晨3点,一声惊雷“炸”开天际,数道闪电接踵而至,劈开黑幕,倾盆暴雨如枪弹疯狂地“砸”在地面上,红杨的天气开启了“暴走”模式。1点才躺下休息的陶晓虎来不及穿鞋,一下冲出了帐篷,跑到圩埂边查看水情,紧急打电话与指挥所贾贤发取得联系“快让大家都打起精神来,雨太大了,很容易发生险情”,自己则冒着大雨来来回回的查看着。白茫茫的大雨模糊了背影,他似乎忘记了自己还赤着双脚。
用脚掌丈量担当
陶晓虎,55岁,共产党员,县纪委监委驻人社局纪检监察组组长。6日晚,红杨镇汛情险急,县防汛抗旱指挥所号召所有曾在红杨镇任职的党员领导干部紧急增援红杨。陶晓虎主动请缨,“我是老红杨干部,加上我的名字,让我去!”来不及回家和妻子道别,他便来到了永杨圩防指报道,24小时待命。
“不要搞特殊待遇,把我当一名普通党员”从来到永杨圩开始,陶晓虎一直强调不要将自己当作指导组成员,他主动认领责任段、临危指挥运筹帷幄、积极参与夜间寻埂、抢先靠前抗洪救灾……这一待就是十来天,每天忙到半夜两三点才回营地,天刚亮,又来到堤上查看前一夜抢时加固的堤岸,没回过一次家,没吃过一顿热饭,没有躺下睡过一个安稳觉。狂风暴雨中,他用铁一般的纪律和担当构筑起抗洪抢险坚实的“堤坝”。
用专业辅佐决策
8日清晨,一夜的大雨让永杨圩的水位猛涨到了超保证的15.28米,陶晓虎顾不得整夜抢险的身心俱疲,披着雨衣,一遍又一遍地查看着圩埂险情。“外下编织袋,踩篓,快!”永杨圩电站旁发现重大跌窝,他立刻与指挥部取得联系,紧急调派抢险队员到场作业,科学研判,及时处理。12日上午,永收圩淌塘埂巡埂时发现一处埂面重大跌窝,当时水位较高,凭着多年的水利经验,他迅速指出“暂时不能处理,等水位退一点,埂面干些才能处理”,13日上午水位稍降,他立刻带一组抢险队员迅速除险到位。
堤面连续雨水冲刷浸泡,脆弱不堪,作为技术指导,陶晓虎一方面每天早中晚3次巡堤“雷打不动”,另一方面面对圩堤持续高水位运行,管涌、散浸不断,他两头作“战”,一边电话指挥远程处理,一边“劈波斩浪”奋力前行。
“我就是红杨走出去的干部,红杨的每一处堤坝、每一条江河我都了然于心”在红杨工作过7年的陶晓虎曾任红杨镇党委副书记,是红杨的老“水利”。第一波、第二波洪峰过境,红杨正处于防汛最吃紧、最关键的时期,在与险情恶斗、与时间赛跑的危机关头,提供专业参考、发表专业意见、指导专业决策,他用“金点子”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一道“子堤”。
用坚守共济时艰
十多天里,他沿着大堤一米一米排查险情,一遍一遍反复叮嘱注意事项,上堤的时间越来越长,休息的时间越来越短,小小的帐篷里,坐在椅子上打个盹儿,又要开始新一轮的“遭遇战”。干裂的嘴角又添了几个水泡,眼睛里布满了鲜红的血丝,但他丝毫没有察觉,紧张的汛情让他一直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不是在点位巡视,就是在思想动员;不是在反映情况,就是在临危抢险。
“爷爷,我想你了”每天15秒的视频通话是陶晓虎最期待的时刻,嘤嘤学语的小孙子第一次说出了完整的句子,一句“要爷爷抱”让这个淋大雨熬大夜也不叫一声苦的“铁”汉子瞬间红了眼眶。不是不想,是不能。“再坚持一下,必须坚持住啊,身后是2900多个老百姓安身立命的家园!”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舍与得!(红杨镇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