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村纪检委员的防汛情结

时间:2020-07-22 10:34    来源:湾沚纪检监察网  
【字体: 】      打印

花桥镇位于青弋江、水阳江、裘公河交汇处,所处的特殊地形地段特点,导致山水来势凶猛异常,江水持续高位上涨,全镇新连圩、联建圩两个万亩圩口外河水位一直持续在13米以上,超过保证水位0.5米左右,给参与防汛工作的干部群众造成巨大压力。针对当前防汛的紧急形势,花桥镇村干部应汛而动,村级纪检委员也积极应战,将防汛抗洪一线作为践行纪检委员的主战场,将入党誓言化作无穷的动力,将党员的初心使命印证在防汛抗洪高高飘扬的党旗上。

丁荣光是芜湖县花桥镇黄池村纪检委员,今年虽然已经59岁了,但在防汛一线,他沉着冷静,严于律己,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发挥自身的防汛经验特长优势,日夜坚守在黄池防汛责任埂段上,将纪检职责和防汛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镇村党员干部防汛工作树立了榜样。

“舍小家为大家”不是一句空话。丁荣光从媒体上获悉,今年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较大,进入6月下旬,一周岁大的孙子就一直成了他最大的心事。由于儿子、儿媳都在外地工作,因为小孙子平时都是他和家属照顾,小孙子和他感情挺深的。如果在圩上防汛,自己肯定没有时间照应孙子了,丁荣光就和自己的爱人事先商量,因为家属平时也比较忙,“老丁”如果不能在家,他爱人一个人没有助手很难带好孩子。就这样,今年一入主汛期,看到小孙子哭喊着要自己,老丁还是毅然决然的将幼小的孙子送到了孙子的外婆家,自己虽然心中有点不舍,但他知道,“舍小家为大家”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防汛面前,大局为重。

坚守岗位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自黄池村正式进入防汛抗洪工作状态以来,丁荣光就始终坚守在防汛一线。他说我年龄大,曾经历过破圩之痛,对防汛工作有着更深的理解。他自己对村级防汛埂段情况非常熟悉,对村里面的“四队”人员性格了解,我就在防汛中队值班吧!他自告奋勇的对村书记请愿到,就这样,他每天24小时吃住在圩上,早、中、晚饭都是村干部带到黄池中队部给他吃。从7月6日防汛工作启动以来一直到现在,他没有回过一次家。在防汛中队,他按照镇防汛指挥所和村防汛中队的职责要求,每天安排人员进行巡埂查险,做好巡埂记录,落实落细防汛排班、交接班的各项工作,受到参加防汛的镇村干部和“四队”人员的高度认可。讲到“老丁”,人们不由自主的评价他:“老丁防汛够认真,像他这样的老同志真的不多了,我们应该好好向他学习”。

巡埂除险有我在,我心中踏实。除了在防汛中队做好早、中、晚留守值班外,“老丁”还积极参与中队的巡埂值班。每天巡埂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要穿上厚厚的雨衣雨裤,带上手电筒,顶风冒雨,查找漏洞,一次要走上5.6公里,白班还要轻松一点,他就主动留给年轻的镇村干部,自己则选择更为辛苦的后半夜班。每次值班巡埂,“老丁”总是带头走在前面,走在圩埂最底处。因为他知道,圩埂最底处最难走,也最容易出险。就这样,他按照要求,和防汛中队的镇干部一道,每天带领巡埂人员,从圩堤上、中、下部分开来,一字排开进行巡埂查险,从不间段。7月13日,在查险过程中,他突然发现东风村民组有一处20米左右的外坡下滑,“老丁”当机立断,立即组织在场的巡埂人员一边抢险,一边向防汛中队部报告,当时又组织了10多个民工,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除险,20多米长的外坡下滑险情终于得到有效控制。在场的村民说,辛亏发现的及时,处理得当,不然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履职尽责是我的责任更是我的义务。“作为一名参加工作近40年的老同志,又是一名村级纪检委员,理应时时处处带头遵守防汛各项规定。俗话说圩令大于军令,自己快要退休了,能够和年轻的同志一道,参加防汛抗洪,守护圩堤安全,既是自己的责任,也是自己的义务,能够在圩上站好最后一班岗,感到很值得”。正是这份坚守与执着,正是这份责任与担当,让丁荣光能够一直坚守在今年防汛抗洪的第一线,虽然辛苦,但心中充实。因为在他的心里一直有个信念,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才能不负组织培养,不负群众期盼,才是自己这么多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所追求的最本真的初心使命。

当前正是防汛工作最吃紧的关键时刻,以丁荣光为代表的花桥镇纪检委员,正以自身的责任和担当,以乐于奉献的精气神,以顽强坚韧的付出和勇气,在防汛一线书写出纪检人应有的风采和荣光。(潘先虎)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http://www.ye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