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沚区花桥镇花桥村位于全镇中部,与宣城市水阳镇隔裘公河相望,是花桥镇政府驻地,全村交通便捷,九三公路穿村而过,其村主要得名于境内有一座古代石拱桥——花桥渡桥。近年来,全村“两委”干部精诚团结,求真务实,各项工作争先进位,连续多年位居全镇对村居目标责任制考核前列。
一、产业致富带动治理变革。近年来,花桥村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精准把握现代农业发展方向,顺应农业农村发展趋势和规律步伐,积极探索党建+农村改革模式,深挖自身资源潜力,利用闲置土地资源,依托项目资金,借“三变”改革契机,成立施茶湖粮食烘干专业合作社,新建粮食烘干厂,烘干厂按照每年承包费12万元发包给粮食加工专业经纪人,约定保底收益按每两年不低于5%进行递增。截止目前,合作社股民连续实现三年分红获利,同时也彻底解决全村种粮大户晒粮难、卖粮难问题,有效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实现了村集体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资源变资产的“三变”改革目标。随着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为全村产业振兴发展,基础设施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二、环境治理带动乡风文明。为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广大村民在环境治理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近年来,花桥村举全村之力,结合美丽乡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改善提升,全力打造最美花桥渡环境整治新亮点。本着“村级主导、村民参与”的原则,努力打造留住乡土韵味,彰显乡村本色,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原生态最美花桥渡村庄。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组织发动广大村民和党员干部全面参与全村“五清一改”“厕所革命”、垃圾分类、四好农村路、移风易俗等专项整治行动,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就地提升改造。同时,发动群众参与,体现群众参与思维,把村委整治变为群众参与整治,群众要求整治,群众主动整治的工作局面。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试点,按照保好水、治污水、供优水的系统治水要求,全面清理河道水渠,让水活起来,动起来,流起来,着力改善水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亲水生产生活环境,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行动,积极争创森林村庄,让绿树成荫,绿水常流成为全村一道亮眼的乡村美景。
三、三治融合带动治理升级。近年来,花桥村高度重视三治融合治理工作,建立健全村级“三委”组织机构,不断完善基层民主决策工作流程,重点强化“四议两公开”和“一事一议”等村级重大议事决策规则和程序,定期公示公开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工作,接受广大村民监督,形成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和“监督责任清单”线上线下同步公开,形成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良性工作局面。通过规范提升村级小微平台建设,村民议事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参与村级自治共治,让“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升”成为全村党员干部和广大村民的共识。通过举办各类法制讲座、法制培训进村入户宣传活动,让知法、懂法、遵法、守法成为广大村民共同价值理念。全村有法制广场1座,法制长廊1处,打造全镇法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示范点1个,吸引全村近百余人参与环境整治,为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稳步推进起到良好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村内人民调解员、包村民警和村民小组长联运协调工作机制,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近年来,全村还依托花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特色活动,让年青党员、文明志愿者、广大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清洁行动、垃圾分类、文明劝导、学习先进、文明宣讲等活动,通过推进各类接地气,有实效的文明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村民崇尚文明行为,争做文明村民氛围浓厚。全村呈现“经济社会繁荣,社会安定有序,村民和谐共处,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现代乡村治理新格局。(潘先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