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新的孵化车间已基本完成建设,新建的厂房,产卵池,孵化道等设施也正在逐步完善并投入使用,崭新面貌的鱼种场即将呈现......”在新建厂房前,鱼种场负责人满怀期待的介绍着。
六郎镇鱼种场是安徽省级水产良种场,基础条件好,具有一定的自身优势,但旧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已影响鱼种场向好发展,近三年来,鱼种场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巡察指出此项问题后,六郎镇纪委主动履行职责,对鱼种场体制机制改革,生产硬件升级改造,人员配置等几个方面开展跟进监督,与相关职能部门、鱼种场负责人深入探讨鱼种场的“升级”之路该怎么走,实地查看项目工程建设,督促相关部门及时给予支持指导,在改革其运营机制后,2024年1月开始新建鱼苗孵化车间,含新建1300平方米钢构厂房1幢、产卵池4个、孵化环道9组,孵化桶40只,育苗池8个,项目投资约310万元;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改造和养殖尾水净化,包括改造池塘33个,新建三池两坝尾水净化系统1处;项目投资约800万元,已于2024年3月动工,计划12月完工;数字渔业物联网系统集成项目,投资约86.2万元,及研学楼建设项目,投资约600万元,目前均已挂网招标;目前已在六郎镇猫耳滩和三水滩水域建立后备基地,面积524亩,主要从事鱼种亲本培育和生态养殖。改造后的鱼种场将成为集研发、生产、展示、服务于一体的现代渔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
盘活资产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也是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六郎镇纪委聚焦资产增值活力不足、资产闲置等问题,利用好巡察整改“利剑”作用,做好以巡促改“后半篇文章”。督促职能部门全面梳理镇级固定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对镇级62项固定资产进行规范管理和监督,全面规范资产处置、租赁各环节,要求镇农业服务中心对村(社区)的固定资产和资源开展全面摸排,督促村(社区)及时更新资产、资源台账,并定期检查村级三资台账情况,完善《六郎镇村级三资管理暂行办法》,强调资产租售、处置的相关程序。
针对固定资产处置不善,管理不善的相关问题,镇纪委仔细核实相关情况,对负责人员开展追责问责,对2名相关人员进行提醒谈话。
管理好固定资产是一方面,更要盘活好固定资产,促进乡村振兴。今年年初,六郎镇召开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规划汇报会,督促各村立足实际,发展特色产业,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例如北陶村加大枕水官巷宣传和开发力度,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发展文旅产业;加元村依托新建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发展特种水产养殖;易太村发展“银发”产业,盘活老永太小学资产,投资建设装修后,作为固定资产入股永太养老,开展合作。镇纪委当好“监督员”,对各项重点工作和项目建设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深入推广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鼓励在平台上晒出“家底”,主动公示资产处置和收益情况,让集体经济在阳光下“成长”,让清廉之风吹响振兴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