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陶辛镇四门村通过一场村民代表会议,将困扰村民多年的湾石路主干道荒废坑塘整治提上日程。在这一过程中,村纪检委员主动履职、全程监督,推动群众诉求转化为治理实效,成为基层治理中纪检监督护航民生实事的生动实践。
纪检下沉“听民声”,打通诉求收集“最后一公里”。 湾石路主干道两旁的坑塘因涉及多个村民小组、地块零散(面积0.3-0.8亩不等),长期荒废形成卫生死角,成为村民反映强烈的环境痛点。村民代表会议通过“提议—附议”机制形成整治议题后,村纪检委员迅速行动,深入5个村民小组走访23户家庭,实地了解群众对坑塘权属、整治方案的顾虑与建议。针对部分村民担心“整治后土地权益受损”的问题,纪检委员联合村民组长逐户讲解政策,最终促成涉及12处坑塘的农户一致同意“由村委会统一收回管理”。
监督嵌入“议事链”,架起民主决策“连心桥”。在村两委决策环节,纪检委员将群众诉求系统梳理后提交会议讨论,并全程监督议事流程。针对“如何平衡各村民小组利益”“整治资金从何而来”等关键问题,村两委在纪检委员建议下引入“四议两公开”机制,明确“保持承包权、让渡经营权”的权属调整方案,既保障农户合法权益,又为集中整治扫清障碍。村书记在会议上强调:“整治工程必须做到丈量公开、资金透明,纪检监督要贯穿始终。”
一线丈量“验作风”,群众点赞“暖心工程”。整治方案确定后,纪检委员联动3名包片干部组成监督小组,在1.8公里长的湾石路沿线开展坑塘丈量工作。通过邀请23户沿路农户现场见证、留存影像资料、签字确认“三同步”方式,确保程序规范透明。村民奚大爷感慨:“干部们迎着寒风一尺一尺量地界,连边角荒地都登记清楚,这样的监督我们信得过!”目前,七房组坑塘已全部完成测绘,预计改造后将新增公共绿地7200平方米,惠及127户村民。
如今,四门村正逐步完善“村民积分制”,鼓励群众参与整治后绿地的日常管护,让纪检监督与群众监督形成合力,书写乡村振兴的“共治新篇”。(洪光新)